关注四川省高标准农田建设新闻发布会③ |全国率先实施 《四川省高标准农田建设技术规范》有何特点?

2023-08-22 19:19:00 来源:川观新闻

发布会现场

今年8月1日,《四川省高标准农田建设技术规范》(以下简称《规范》)正式实施。“这意味着我省高标准农田的施工设计、建设管理、质量验收、管护利用等有了可遵循的地方标准,也是在全国率先实施的地方新标准。”8月22日,在四川省高标准农田建设新闻发布会上,农业农村厅厅长徐芝文介绍了《规范》的具体规定和主要特点。


(相关资料图)

具体规定方面,《规范》包括8个章节、4个附录。第一至四章明确了适用范围、引用文件、术语和基本原则。

第五章聚焦“哪里建”,明确全省划分为成都平原区、盆地丘陵区、盆周山区、攀西地区和川西高原区五大区域,以及建设重点区域、限制区域和禁止区域,按照“急用先建”原则分别提出有针对性的工程布局要求。

第六章聚焦“怎么建”,是最核心的章节,针对田网、水网、路网建设,详细规定了田(地)块整治、灌溉与排水、田间道路等农田基础设施工程的建设内容和技术要求。

第七章聚焦“保地力”,规定了土壤改良、障碍土层消除、土壤培肥等农田地力提升工程的措施和技术指标,杜绝工程性大挖大填,努力保持农田生态本底。

第八章聚焦“如何管”,规定了工程建设、验收评价和建后管护等管理要求,力求解决“建不好、用不好”的问题。

4个附录包括建设区域划分、建设体系、技术要求和粮食产能参考值等详细情况。

这部《规范》有哪些特点?

首先突出分区指导。按照地形地貌、气候差异、土壤类型等,将全省划分为五大建设区域,分区域明确建设重点。成都平原区重点开展条状水田建设,提升农田排涝能力。盆地丘陵区侧重坡耕地改造,以配套塘堰、蓄水池等小型水源工程为主。盆周山区通过田形调整,提升宜机化程度和灌排能力。攀西地区注重小型泵站建设,因地制宜发展高效节水灌溉。川西高原区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,重点提升耕地质量。

其次突出“宜机作业”。依据我省丘陵山区旱地较多的实际,创新提出了梯地和缓坡地块等分类。根据不同坡度创造性地把耕地分为平耕地、坡耕地,并确定相应的土地平整工程措施,实现田块适度“小并大”“陡变缓”;根据不同区域实际需求,科学确定机耕道建设标准,细化道路宽度、厚度及下田坡道等技术参数,满足宜机作业要求。

三是突出“能排能灌”。着力应对干旱气候,增加了田间灌排工程布局、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、工程测量精度等内容要求。提出项目区应有可靠的水源保障,及配套的补水工程措施。灌排系统布置应与库、塘、池及骨干渠系充分衔接,合理设置田块进排水口,加强水资源“供、蓄、用”配套。

最后是突出绿色理念。遵循绿色发展要求,鼓励采取生态化工程措施,采用绿色材料,应用绿色工艺,建设生态型田埂、护坡、渠系、道路等,避免工程施工对农田自然肌理的破坏,促进农业生产和生态保护相协调。提出土壤改良、障碍土层消除、土壤培肥等工程措施,持续保育农田生态、提升耕地地力。

《规范》发布后,如何确保落实?省市场监管局二级巡视员赵宏伟介绍,接下来将从构建责任明晰的工作运行体系、搭建完善有效的实施保障体系、建立切实可行的实施反馈机制等三个方面做好实施工作。

标签:

珠宝展示